您的位置 首页 > 运动减肥

线下药店,谁将是未来王者| 《财经》 专题文章

很多朋友对于线下药店,谁将是未来王者| 《财经》 专题文章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某社区的网上药品购物广告牌。摄影/陈曦

文字|陈曦刘建中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战争。

销售药品是一项大而有利可图的生意。超市便利店的毛利率约为20%,而中国A股四大药房连锁店的毛利率约为40%。

中国A股市场最大的四大连锁药店是益丰大药房(603939.SH)、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和一心堂(002727.SZ)。

线下药店之间的战争,逐渐从群雄逐鹿,演变为中原大地的争夺。随处可见,药店越来越多。

打开电子地图,方圆500米内往往有不少于5家药店;在饿了么或美团APP上搜索“双黄连”,大城市居民往往可以找到数十种选择,配送速度在25-50分钟;走在街上,你会看到广告牌上写着“京东买药又好又快,28分钟送到家门口”。而闪烁的红色送货车“京东快药,28分钟送到你家”也提醒了家里的懒人。买药方便。

表2列出了我国实体药店数量的变化。 2011年至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几乎停滞,从42.4万家小幅增长至44.7万家。 2011年独立药店数量达到27.7万家后,甚至呈现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当时新医改深入,医保体系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导致药店客流量持续下降。零售药店试图摆脱困境的“多元化”经营也受到政策的影响。比如,当时全国范围内限制医保店销售非药品产品。

而且,各项政策对药店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随着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飞行检查、药店分类管理等政策的实施,药店标准化成本持续上升。加之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的增加以及采购议价能力的缺乏,中小药店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许多独立药店被迫关闭或被收购。

2016年以来,龙头连锁药店通过开店、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扩张,并开始进军县域市场。 2017年,连锁药店数量首次超过独立药店。

2018年以来,零售药店数量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8年至2021年,我国零售药店数量每年将增加3万家以上。 2021年客房数量将比2017年增加13.6万间,增长30%。

连锁药店数量增长较快。 2021年较2017年增长47.2%。A股六家上市医药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增长更为迅速。例如,大片人参林数量从2017年的2952株增加到2021年底的8193株。具体数据见表3。

药店越来越多,因为蛋糕越来越大。不少从业者认为,蛋糕会越来越大,市场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

药店的蛋糕越来越大

药房蛋糕越做越大有两个因素:一是处方外流,二是人口老龄化。

什么是“处方泄漏”?

长期以来,中国销售药品的基地都在医院,而不是药店。公立医院销售额占比超过60%,基层医疗机构占比10%,零售药店占比不足30%。

由于医保控费要求,2017年底,公立医院全面落实“药品零加成”等政策,药品比例降低至30%。 “药品零加成”意味着医院无法获得药品加成收入。相反,他们要支付药房运营费用,这削弱了医院经营药房的动力。面对药品比例的评估,医生会减少开药、减少辅助药品,或者建议患者在院外购买药品。

“药品零加价”和“药品比例考核”两项政策,使得药品需求逐渐流向院外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处方外流”。

2017年可以说是中医的分离元年。

2017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多项医改相关政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电子处方流转、网上处方药销售、“双渠道”、DRG/DIP(诊断)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相关分组/基于疾病评分的付费方式)加速了“处方”的流出。

例如,“带量采购”政策鼓励定点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优质低价的集中药品。这使得药店获得有竞争力的进货价格,而药店销售的“零毛利”集中药品也能起到分流作用,拉动一些高毛利药品的销售。

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类别大幅减少。未中标的品种特别短缺,尤其是外资原研药。患者需要在院外市场购买一些未中标品种或中标但未中标的品种,这给零售药店提供了机会。

又比如,“双渠道”政策解决了此前“救命药有医保报销但医院没有库存,到药店购买无法报销”的问题。

“双渠道”政策加速患者向零售药店流动。一些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低的流通药品,如果医院没有,患者可以到“双渠道”药店购买,并享受与医院购买药品相同的报销政策。

目前,纳入“双渠道”管理的药品,各省份有所不同,并不局限于协议药品。例如,广西“双通道”目录中除156个谈判药品外,还包括2335个特殊慢性病药品。

这些政策相当于割下一块医院的蛋糕,交给普通零售药店,给药店带来红利。

当然,短期内,由于种种原因,医院仍将通过与医院药房合作、二次价格谈判、拉长上游账期等方式继续从销售药品中获取利润。但随着监管加强,“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

据米爱网统计,公立医院作为我国最大的药品销售终端市场,占比由2017年的68%下降4.5%至2021年的63.5%;零售药店作为第二大药品销售终端市场,2021年占比为63.5%,由2017年的22.6%上升至26.9%,增幅为4.3个百分点。

2021年三大医药销售终端销售额为1.77万亿元。华西证券预计,到2028年,处方流出总额将超过7200亿元。其中,零售药店作为重要的院外承接方,受益处方流出规模将达5000亿元。

人口老龄化也增加了对药物的需求。

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的14.2%。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我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断扩大。慢性病具有发病周期长、就诊频率低、用药需求量大的特点。零售药店可以更好地满足慢性病患者的药品购买需求。

大型连锁药店摩拳擦掌的另一个原因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环比率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仍是主旋律。

尽管近年来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但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到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中国药店连锁率从2011年的34.7%提升至2021年的57.2%。根据IQVIA数据,美国药店连锁率从2011年的不足40%提升至2021年的57.2%。 1990 年到2021 年达到90%。

美国、日本排名前十的药店市场占有率(CR10)已超过70%。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十大连锁药店市场份额仅为27%。从这个数据对比来看,未来龙头药妆连锁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国家政策也鼓励零售医药行业加速整合。商务部2021年10月28日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行业集中度。

到2025年,培育5至10家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医药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医药零售市场总量的比重将超过65%,医药零售连锁率接近70%。

在政策、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三重利好下,大型线下连锁药店被寄予厚望。市场对相关公司的估值也远高于A股股票的平均水平。

截至2022年12月20日收盘,上交所股票平均市盈率为12.7倍,深交所股票平均市盈率为23.4倍,益丰药业、大参林、老百行、和一心堂分别为42.2倍、40.3倍、30.5倍、21.6倍。

各类竞争者

线下药店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

例如,根据规模和商圈定位,可以分为:旗舰店、区域中心店、中型社区店和小型社区店。

根据药店的特点,可分为:社会药店和专业药店。要知道社会药店一般都是有医疗保险的。四大上市药店连锁店医保门店数量占比超过80%。

当谈到竞争时,有一个分类特别有意义:股东属性。

第一类参赛者是正在加速布局“批零一体化”的医药商业巨头。

其中一类以国药控股(01099.HK)旗下国大药房、华润医药(03320.HK)旗下德新兴大药房、上海医药(601607.SH)旗下华氏大药房为代表。这三家零售药店的股东均为医药批发企业前三名,且均为国有企业。

与其他玩家相比,他们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上游资源丰富,物流配送体系较为完善,采购成本较低。巨人父亲从事批发,而儿子在零售方面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医院资源丰富,有利于接受处方流出,更方便调配专业药房。第三个是国企出身,出身名门望族,根基良好,资金雄厚。

作为国家队代表,国药控股截至2022年6月零售门店总数将达到10,569家。其中,国立大学药店9,137家,专业药店1,432家。拥有“双渠道”资质的药店数量是上市连锁企业中最多的,共有676家。

另一派只有一个玩家:九洲通(600998.SH)旗下的好药房。九州通是一家私营企业,也是第四大药品批发企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独立药店和中小型连锁企业加入,九州通将于2021年启动“万店联盟”计划,通过“好药师”品牌授权的加盟模式,整合终端等资源、采购、电商赋能特许药店。

截至2022年9月30日,好药师拥有门店10016家(以加盟药店为主),门店增速远超上市连锁药店。九州通此前提出了“三年开店3万家”的扩张目标。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好药师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药店品牌。

第二类参赛者是民营上市连锁药店。

其中包括“四大天王”: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益心堂。这四家公司的门店数量已接近或超过1万家。此外,还包括健之家(605266.SH)和书鱼平民(301017.SZ),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

他们的扩张有条不紊、稳定,并通过规模经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议价能力。

第一步是深耕区域或重点区域,在“大本营”投入资源,在核心区域高密度布局,不断强化区域优势并向周边区域辐射。

第二步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向全国其他地区拓展。在扩张过程中,我们注重风险控制和效率提升。同时,我们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管理输出、文化融合等方面,实现营收、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多重提升。

例如,大参林就遵循“深耕华南、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进军全国市场。益丰药业采取的战略是“区域聚焦、稳步拓展”,以“巩固华中、华南、华东、华北,拓展全国市场”为目标。

第三类是资本发起、尚未上市的重量级玩家。

该品类以高济医疗和全益健康为代表。

2017年,高瓴资本成立高济医疗,推出“买买买”模式。短短两年时间,财大气粗的高济医疗通过并购,已拥有实体门店一万多家,成为国内第一家一举实现门店过万的药企。

从2019年开始,高济医疗放缓了扩张步伐,进入深度整合期。从供应链、组织架构、文化、品牌、财务等方面整合被收购公司。

亲自参与公司孵化和运营的投资机构代表包括全益健康。全益健康由基石资本于2016年设立,弘毅投资于2017年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全益健康也可以说是“为并购而生”。近年来,全益健康陆续收购了一些领先的区域药店连锁企业,进入江苏、浙江、四川、河北等省份。目前,全益健康拥有2600多家直营店。

2021年5月,基石资本、弘毅投资退出全益健康,并将股份转让给国际PE巨头KKR。该交易成为近年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控股并购交易。

第四类参赛者是独立药店和未知股东拥有的中小型药店连锁店。

目前,多数独立药店面临内忧外患,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外部大中型连锁药店攻城略地,国家政策约束力不断增强。此类玩家自身软硬能力都有先天的缺陷。

按照商务部提出的到2025年“零售连锁率接近70%”的目标,未来三年国内超过7.5万家独立药店将面临淘汰、并购、特许经营。

不仅是个体药店,很多中小型连锁店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在与大型线下连锁、线上电商的竞争中,小型药店在采购成本、获客能力、经营管理等方面难以占据优势。内卷化下,“大鱼吃小鱼”的情况还将继续发生。

纵观线下零售药店,他们正在经历一场从“诸侯割据”到“群雄逐鹿”的演变。

目前,拥有近万家或超过万家门店的龙头药店连锁有七家:国家队的国药控股、资本团队的高济医疗、A股市场的益丰大药房、老百兴、大参林、一心堂、民营批发企业豪吉药师。这七家公司已经在竞争中与其他玩家拉开了差距。

其中,谁将成为未来线下药店的王者?

未来王者

线下零售药店护城河低,经营难度大,小心赚钱。

不扩张不行,负债率太高不行;店铺形象不好不行,装修太好又会导致资本支出增加;地段不好不行,因为地段好租金就高;办事员学历太低不行,学历高就意味着成本;只卖品牌药没有利润,只卖高利润的自主品牌没有客户。

许多商店药品的销售价格是进货价格的两倍以上,但净利润率却很难达到10%。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门店的年收入不足100万元。租金、员工和营销都是很大的开支。

经营线下药店需要不断地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尽可能的最佳平衡。药店需要增加产品品类,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消费者粘性,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打造专业形象。

我们来分析一下各个竞争对手的情况。

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旗下的零售药店看似天然的赢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国药控股旗下的国大药房,从网络布局、品牌形象、资金实力等方面似乎已经牢牢确立了自己零售医药行业“第一大玩家”的地位。但其整体运行效率并不高。

国大药房的毛利率约为25%,而净利润率仅为1%左右。 2021年,国大药房营业收入224.8亿元,净利润1.84亿元,净利润率为0.82%。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5亿元,同比增长2.84%,净利润1.41亿元,净利润率为1.26%。

上海医药医药零售业务毛利率明显低于国大药房,约为15%;而华润医药的医药零售部门毛利率约为10%,净利润为负。

国有药店存在成本控制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改变,规模就无法继续扩大,也难以成为行业之王。

九州通的做法非常巧妙。基于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吸引中小药店,并充当这些药店的整合者。

截至2021年底,“万店联盟”计划(好药师)已实现自营和加盟药店6138家,覆盖全国28个省市。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好药师拥有直营和加盟药店10016家,门店数量超过10000家。预计2022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1000家。

一年内门店数量增加5000家,快速扩张证明了该模式的生命力。但与四大药房连锁相比,九州通的难点在于其团队过于复杂,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如果一些加盟店存在违规经营行为,九州通就很难妥善管理。当加盟店太多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品牌。

当品牌价值消失时,就会开始恶性循环,整个建筑就有倒塌的危险。由于商业模式的先天缺陷,九州通未来将遭遇诸多挑战,成王之路注定更加艰难。

资本善于整合资源。高济医疗凭借资本优势,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药店。

此类药店面临精细化管理的挑战。每个子品牌药房原本都有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团队。新职业经理人了解当地情况吗?他们下达的指示能否得到有效落实?

高济医疗已经拥有60多个子品牌,整合将成为一大难点。如果子品牌不能相互融合,不能形成协同效应,不能提升品牌价值,那么它们仍然是一群散兵游勇。

如今,高吉的就医节奏已经放缓,已经出现了消化不良的迹象。

目前,最有可能成为线下王者的玩家是四大上市药妆连锁店。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内,经销点越密集,其销售额、利润、楼层效率等数据就越好。

表4显示了A股四大药房连锁店各地区的门店数量。图2至图5分别显示了历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资产负债率。

从图2到图5,与其他三大连锁相比,一心堂的各项财务指标都还不错。 2018年后,一心堂资产负债率始终最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排名第二。

但2021年,一心堂有6740家门店集中在西南地区,占其门店总数的78.7%。西南地区经济总量较小,未来发展空间有限。一心堂的第二个发展重点是华南地区,拥有门店1188家,占门店总数的13.9%。但华南地区的门店密度和品牌认知度明显低于大参林。所以,一心堂未来可以安身立命,但想要称霸江山就更加困难了。

百姓网布局过于分散,7078家直营店分布在22个省份。亿丰已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河北、北京9个省市开设直营店共7,809家,其中湖南、湖北、广东省3,824家。大申林的布局重点也非常明确,5156套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

企业专注于一定区域的门店扩张,管理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盈利。但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分散开展,公司将面临盈利压力,管理难度也会加大。

平民店面积密度不够大,导致2020年之后净利润最低。同时,其2021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2%,是四家中最高的。目前发展潜力小于益丰药房和大参林。

因此,未来的线下药店王者可能会诞生在大参林和益丰药店。但这两家公司也存在明显的隐忧。

一是债务发展和负债率高企。大参林和益丰药房202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和54%。高负债率将影响公司门店扩张,增加公司发展风险。如果未来经济下行或者线上药店的冲击导致线下药店的毛利率跌破30%,债务发展模式很可能会受到考验。

二是商誉高。大参林和益丰药房2021年商誉分别为20.6亿元和37.2亿元。商誉始终是一种风险。在行业衰退期间,商誉减值将使企业雪上加霜。

除了自身问题外,大参林和益丰药房也将面临网上药店的挑战。

线上药店对A股连锁药店的挑战

线下药店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线上竞争对手的竞争。

图6-8显示,2013年以来,网上药店销售占比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网上药品销售蓬勃发展。各个商业巨头都有这个方向的布局。阿里巴巴(09988.HK)、京东(09618.HK)、美团(03690.HK)、百度(09888.HK)、腾讯(00700.HK)和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拥有均布局在线诊疗及相关医药零售业务。

美团深耕送药业务,但更像是原有业务的延伸。美团还推出了“百首健康网”,具有医药电商网站的属性,但目前还比较简陋。

目前,最知名的网络药品零售公司有京东健康(06618.HK)、阿里健康(00241.HK)和叮当健康(09886.HK)三家。图9显示了2021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叮当健康在网上药店的销售占比。

目前,不少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叮当健康的未来。 2021年5月,泰康人寿等18家机构股东集体退出。

“叮当快药主打即时用药,即时用药的需求量比较小,如果不赶时间,消费者就不会记住叮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作为一款低频APP,叮当快药有着天然的劣势,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平台流量。 2018年,叮当健康自营平台收入占比52%,但从2019年开始,第三方平台收入已超过这一比例。 2022年,第三方平台收入将占总收入的70%以上。

叮当因其重资产和相对昂贵的药品而不受青睐。一位习惯网购药品的消费者表示:“虽然叮当最快,但也是最贵的。与一些常见药品相比,叮当上某些品类的价格可能比京东贵30%。” com。”

线上医药零售王者将由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崛起。它们会给线下药店带来许多挑战。

首先,网络药品销售具有先天优势:品类齐全、比价方便、价格低廉、无销售人员误导、送货上门。

早期的医药电商以具有价格优势的器械、计生保健品起家,逐渐渗透到“脱发”、“祛痘”、“避孕”、“减肥”等品类,进而覆盖常见的品类。 “感冒”、“消化”、“妇科”等疾病类别未来将延伸到处方药市场。

笔者认为,3-5年内,线下药店极有可能占据大部分市场。一是网购药品的习惯仍需培养;二是医保不承保网上购药;第三,在线医疗问诊和药品销售本身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但时间对在线药品销售有利。

首先,45岁以下习惯网购的人群正在成为药品购买主力群体。

其次,医保覆盖线上药品销售是未来趋势。

网上药店实力更强,可以与更多药企形成更牢固的共生关系。信息反馈更快,稀缺商品获取更有保障。

随着大数据的积累,未来“仓储+配送+线上医师指导+客服”的模式将在成本和效果上超越线下药店。

线下药店模式资产重、风险大,而线上经营模式则很轻。扣除多余现金后,2021年京东健康的净资产将接近于零,但营业收入将超过300亿元。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都在进行全面的健康布局,如在线问诊、健康指导、帮助药企和医院数字化、药企新药推广、专科探索等,目的是丰富场景、接触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2022年前6个月,京东健康总收入为202亿元,阿里健康2022财年(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总收入为206亿元。

京东健康,截至2022年6月30日,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1.31亿,同比增长22.4%。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旗下线上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也突破1.1亿。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都非常重视研发投入。京东健康2021年研发投入8.9亿元,阿里健康2022财年研发投入7.3亿元。反观益丰药房2021年营收1600万元,大参林营收4000万元。

通过研发和积累,网上药店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专家学者等稀缺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此外,线上玩家也在积极布局线下药店。截至2022年11月20日,京东大药房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43家药房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拥有不同数量的药房。阿里健康大药房还在全国10多个城市设立了14家药房子公司。

线下连锁药店中,最有可能成为王者的是益丰大药房和大参林。但由于网上药店面临的挑战,人们对一丰大药房和大参林的未来不宜过于乐观。

用户评论

服从

线下药店现在变得越来越厉害了,尤其在减肥方面也有很多好东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我以前去药店买减肥产品都很有经验,那里的药师很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希望未来线下药店能提供更多种类、更有效的减肥方案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莫晨

其实我很喜欢去实体药店,可以跟老板聊聊天,了解一下适合自己情况的产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感觉线上买东西好贵,线下药店经常有优惠活动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在线上选产品容易踩雷,线下药店好歹有人给你推荐,更放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拽年很骚

如果未来药店能跟健身教练合作,提供更加专业的减肥服务就好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听说有些药店开始开设线上平台了,这样连地点都可以轻松购物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繩自縛

我越来越觉得线下药店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希望药店不仅提供产品,还能提供一些咨询、健康管理的方案。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线下药店更贴近生活,像是我平时习惯去药店买东西一样方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我感觉现在减肥趋势越来越大了,线下药店的未来可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药店产品更新很快,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减肥理念和技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线上买的东西容易不真实,线下药店的产品品质更能保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希望线下的药店能够变得更加现代化,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好的药品建议能起到很大帮助,药师的专业性很重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现在的年轻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未来线下药店会成为重要的健康服务平台之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模式,能让线下药店更好地发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軨倾词

希望未来线下药店能更加注重顾客的体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